找网站 » 资讯 » 最新资讯 » 文章详细

最近“被同事屏蔽朋友圈的心情”引热议,朋友圈“减负”背后的社交过载

浏览次数:123次 发布时间:2022-10-29

来源标题:最近“被同事屏蔽朋友圈的心情”引热议,朋友圈“减负”背后的社交过载

你发朋友圈会屏蔽同事吗?最近,“被同事屏蔽朋友圈的心情”引发热议,有人认为这不够礼貌,有人认为无可厚非,还有人将该行为纳入“职场微信礼仪”的必修课。

平心而论,“屏蔽”看似“无情”,但之所以成为普遍现象,起码说明朋友圈中的“无效社交”已然成为很多人难以承受之重。犹记微信创立之初,主打“熟人社交”,朋友圈更像是“客厅沙龙”,半私密的聚会空间极大激发了众人自我呈现与表达的热情。而如今,微信早已成长为一个“巨无霸”,极大渗透到我们生活、工作、交友等各个方面,很多时候,我们被迫通过这一“个人橱窗”来打造职场标签,私人生活成了超强探照灯下的伪装表演。更重要的是,当大量仅有工作关系、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充斥圈中,“客厅沙龙”回归到了“广场集会”,参与其中难免少了私密感及安全感。在这种情况下,与其小心翼翼地挑选照片、编写文案,倒不如选择已读不回、屏蔽了之,至少图个清静。

“屏蔽同事”只是网络社交焦虑的缩影。互联网时代,随着社交平台成为人们记录生活、分享经验的主要阵地,类似倦怠心态愈发普遍。从2亿用户设置朋友圈“三天可见”,到越来越多人主动退出无用群聊,再到网友呼吁上线批量删除好友功能,疲于应对社交浪潮的用户,“渴望被关注,又害怕被看透”,正在想方设法从繁杂的关系中抽离出来。但当社交堡垒越筑越高,“谢绝参观”成为常态,某种疏离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滋长出来。正如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所言,朋友圈这样一种高压力的社交工具,可能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。这个角度讲,微信朋友圈的演进,算得上一场大型社会试验,让人们深切感受到,即便是虚拟的社交网络,也难以承受过多的额外负累,需要保持一定的边界感。

用户不断上涨的倦怠情绪,正倒逼着许多社交平台选择“减负”。不过,诸如“三天可见”“隐藏群聊”等,都是对现有机制的有限调试,很多时候并不解渴。从发展的角度看,社交媒体突飞猛进,必然有很多不成熟之处,关键是要持续修复痛点,探索出人与人以及人与科技互动的最佳方式。对个人而言,信息戒断或许很难,但能做的依旧很多。比如,尽量不群发无用消息,厘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,尊重他人的隐私……换位思考、体贴对方、尊重边界,每个人都能遵守一定的社交礼仪,就能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交环境。

技术是自由还是束缚,最终取决于人。在这场由媒介更迭引发的社交游戏中,从设计者到用户,尽力减少社交媒体对个体的操纵,重视呼唤纯洁关系的本真,才是网络社交焦虑的真正解药。



相关文章

最新收录

文章分类